第七十一章心腹从娃娃开始培养
也难怪杨天保不乐意,这个司兵参军,掌军防、门禁、田猎、烽候、驿传等事,如果放在偏远州或总管府,司兵参军算是一个实权官职。
可是在万年县,这就比较尴尬了。
首先军防的差事,跟他无关,直接被十六卫大将军府掌握着,包括门禁和烽侯,长安不是边关,门禁规左右武侯卫掌握,至于驿传则划规兵部司直接掌握,田猎则被置礼部和光禄寺掌握着。
杨天保拿着万年县司兵参军,事实上就是一个空头的司兵,任何权力都没有。唯一的好处,就是因万年县是超级上县,县令享受正六品待遇,而他也可以享受从七品待遇。
关键是,杨天保在乎区区几十贯的收入吗?
别说杨天保不在乎,在唐朝时代,真正在意俸禄的官员没有几个,这个时候寒门出门的官员,不是没有,但是数量却是极少。哪怕戴胄、马周号称寒门,但是事实上,他们都身价不菲。
看着杨天保一脸不乐意,杨恭仁板着脸训斥道:“你在城南办商号,跟一群杂七杂八的人混在一起,终究不是正途,入仕才是正途!”
如果是以前,杨天保还真没有入仕的打算。但是在唐朝,没有官面上的身份,随便一个权贵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弄死你。
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区别实在太大了,可是说犯罪的成本太低了,杀死了一个良人,勋贵只需要缴纳十几贯钱。
可是以说,只要身份在哪,就可以为所欲为。
杨天保可不想被人瞧着不顺眼给弄死了,或者弄残,不光是杨恭仁、杨师道,在这个年代几乎所有人的心里,做官是压一切的,常言道:“三年清知府、十万雪花银”,又有言“毁家知县、灭门知府”,做官一手握权、一手捞财,自然是这世间第一等的行当。
杨天保躬身道:“轩天下的商号,只是营生,也就是商号草创,只要步入正轨,我还是要求前程的!”
“你知道就好!”杨恭仁见杨天保能拎得清轻重,颇为欣慰。
杨师道说道:“吏部衙门还有一些闲差缺职,品阶都不高,看你是否属意哪个?”
哪怕杨天保没有当过官,却也知道吏部主管官员的任免、考课、升降、勋封、调动等事务,而且现在就连科举也是吏部的职责,直到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,可是说,吏部才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,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个位置,无数人盯着,怎么可能出现空缺?
杨天保猜测,可能是高士廉从吏部尚书的位置升任侍中,正式拜相,戴胄成为代理吏部尚书,虽然杨师道只是吏部侍郎,却拥有弘农杨氏强大的关系网络,再加上杨氏的门生故吏帮助,很容易获得吏部的实权。
戴胄手底下无人可用,从他认为杨天保治理南六城就可以看出来,如果他手底下真有人,又何必找杨天保这个既不知根,也不知底的人?
不过,杨师道作为吏部的二把手,不可能不地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安插人手,既然杨天保不想当万年县的司兵参军,而想直接谋个一官半职。
杨师道觉得杨天保是自己的侄子,值得信任,才干也能依赖,便想着让他在自己的职辖范围内当个属员。
也幸亏这话只是观国公府的内堂说说,如果外人听到,恐怕会既羡又妒,吏部衙门里的肥缺肥差任杨天保挑选?
吏部有两个侍郎正四品上,郎中两人,正五品上,员外郎二人,从六品。
这些都是定员的显官,员外郎是编制之外的,也就是说各职司副职,相当副司级高官,以杨天保的资历,还不能直接委任为郎中、员外郎。
除了显官,下面就是职司主人,其中吏部主事四人,司封主事二人,司勋主事四人,考功主事三人,共计十三人,以杨天保的勋官,担任一个主事的官职,显然是够级别的。
不过,主事与主事之间差距还是蛮大的,特别是司勋,就是按照官员或将士的勋劳,进行赏赐,能混进吏部司勋的人,都是有关系的,怎么赏赐上面自然有安排,就是一个办事员,既没有主见,还要承担着因为分配不均的挨骂。
司封主事就管封爵,这个主事反而都没有多少关系,只管执行,具体爵位如何,每个人都知道是皇帝和宰相的意思,没有风险,只有苦劳。
吏部主事油水最大,如何选官都是主事拟定,一等一的肥缺,其次是考功主事,捞钱相当容易。
只是,进入吏部需要与其主事和下面的令吏勾心斗角,杨天保自己知道自己的事,他还真不一定斗得过他们那些老油条。
关键是一旦成了六品主事,那就是铁定铁的常参官,就是每逢初一、五、九、十一、十三、十五、十六,十九,每个月超过半个月都要上朝。
偏偏级别低,还要站在最后面。
唐朝不像满清,上朝还需要跪着,每个官员都可以坐,但是却是跪坐,对于杨天保而已,跪坐和跪区别不大,他可没有硬膝盖,这个主事官员他还真干不了。
反而京城县令最难当,思来想去,他感觉还是当一个有名无实的司士参军反而更好,司兵参军的话,杨天保就可以利用职权把单道真、冯少东、罗小五等心腹安插在司兵下辖,反正他还拥有府、史、胥、徒等属员。
想到这里,杨天保躬身道:“多谢叔公赏拔!”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