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驽一听,知道来人非同小可,于是连忙跟着衙役来到院中。
他远远看见,那两名来客孤零零地站在院中央。恰逢夕阳西下,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其中一人身形魁梧,虎背熊腰,另一人枯瘦苍老,背部微驼,看上去年岁颇大。
时值兵荒马乱,大理寺的衙役们对这两个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的人煞是警惕,他们一个个手持水火棍,远远地将两人围在场地中央,生恐两人轻举妄动。
虽然两名来客蒙着面,刘驽依然隐隐中觉得他们的身影无比熟悉,心儿不由自主地砰砰直跳,想道:“他们是谁,我怎会这般感觉?”
他快步向人群方向走去,一步也不肯慢。
众人见正卿大人到来,连忙往旁让开条道。
刘驽来到二人面前,略施一礼,“敢问二位……”
“师弟,别来无恙啊!”那个魁梧的蒙面人不等刘驽说完,率先摘下了面罩,竟然是朱温。
朱温的嘴角莫名地荡漾着得意的笑,开心地看着师弟。
“师兄,你……”刘驽煞是惊奇。
然而他话还未说完,嗓子又一次噎住了。
站在朱温身旁的那位老者默默地摘下了面罩,露出清矍的脸孔来,胡须花白,眼角鱼尾纹密集,显是饱经风霜。
刘驽直感有两股热流涌向自己的眼角,他强行忍住,不肯让哪怕一滴眼泪流出。
“爹,你这些年还好吗?”
“甚好,你都大了。”
刘老学究伸出枯瘦的右手,轻轻拍了拍刘驽的肩膀,手指颤抖,眼角微红。
两个沉默寡言的男人都将泪水憋在心里,任凭千万种情绪在胸口翻腾,只是淡淡地说话。
刘老学究当然不会哭,无论世事如何变化,他从未放弃作为一名书生的傲气和风度。
他曾经中毒濒死,后来流落到广州,又经历夫妻分离的悲事。这些艰难的时刻,他都熬过来了,现在终于和儿子相见,又有甚么好哭的呢?
刘驽更不会哭,九年后他依然记得父亲曾经说过,“君子沉静如水”。儿子是父亲梦想的延伸。如果说父亲是山,那么儿子应该青出于蓝,成为比大山更高的峰峦。
他拉着父亲枯瘦、粗糙的手,淡淡地说着些话,先说起前些年在漠北的经历,又说到近来长安城的局势变化。
刘老学究颤动着胡须,不时引经据典,对儿子加以指点。
朱温笑吟吟地站在一边,静静地看着这对久别团圆的父子,也不说话。
刘驽激动地看着他,“师兄,你是怎么找到我父亲的?”
朱温不好意思地用大手摸了摸后脑勺,“我麾下人多,于是点出两千人马,将他们分成小队,去各地州郡寻找师父的下落,没成想真的找着了。我寻思着义军营里不大安全,所以就把师父送到你这里来了。”
刘驽点了点头,他明白朱温的难处。他早听人说起过,那个黄巢因为自己曾数度科举落榜,所以极其痛恨儒生,每见必杀,若是让父亲留在师兄那里,确实十分危险。
刘老学究上前,将朱温和刘驽抱在一处,“如今天下大乱,世间伦常尽丧。我一路上见过不少骨肉反目、手足相残的惨事,你们师兄弟都是我至亲至爱之人,千万要精诚团结,切不可内斗,明白吗?”
刘老学究说到激动处,《论语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大学》等连珠而出。
刘驽本以为自己听后会如小时候一般厌恶,此刻竟觉得十分悦耳。
父亲仍然是九年前的父亲,而他已经不再是九年前的他。
他惊奇地发现,自己竟然可以发自内心地接受这些充满“之乎者也”的教条。
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!”
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!”
“虽千万人,吾往矣!”
先贤虽逝,留下的话语却句句铿锵,字字如铁,透着大勇气和大智慧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