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着,从两女的长裙撕下合适的布料,又做了一个简易的“过滤器”,将粗盐溶液反复过滤几遍,最大限度,去除其中不溶于水的泥沙。
最后,得到一盆带着褐色的粗盐溶液,单凭肉眼,已经看不见任何杂质。
三人休息一会儿后,生石灰就已经烧制完成了。
于是,在祝修远的指点下,两女取来瓦罐,装入生石灰,再倒入适量清澈的溪水。
生石灰遇水而发热,咕噜咕噜直冒泡,还腾起阵阵水雾……最后,得到膏状的白色的石灰乳。
再将石灰乳倒入铜盆,与粗盐溶液搅拌混合,然后放在一边进行静置。
粗盐溶液中所含的杂质,是以“钙离子”、“镁离子”、“硫酸根离子”等为代表的可溶性物质,这就是粗盐带有苦涩味及褐色的根源。
石灰乳,主要成分是“氢氧化钙”,与粗盐溶液混合后,再经搅拌,与空气接触,就能得到“氢氧根离子”、“碳酸根离子”。
粗盐杂质中的“钙离子”,与“碳酸根离子”反应,生成“碳酸钙”沉淀物。
粗盐杂质中的“镁离子”,与“氢氧根离子”反应,生成“氢氧化镁”沉淀物。
沉淀物不溶于水,可以用简易“过滤器”过滤掉。
至于粗盐杂质中的“硫酸根离子”,因与粗盐溶液中原有的“钙离子”生成的“硫酸钙”,本就是沉淀物,但微溶于水,所以去除效果有限。
经一系列化学反应过后,“镁离子”可以去除,但“钙离子”和“硫酸根离子”,就无法彻底去除干净。
好在“硫酸钙”本就微溶于水,所得溶液中,两种离子的含量已经非常稀少了。
方才一顿操作猛如虎,其实主要是去除“镁离子”,也就是“氯化镁”这种杂质。
通过这样的方法制出来的盐,只有少许的苦涩味,若不是十分讲究,其实完全可以忽略不计。
可以说,这种盐已经无限接近于现代食用盐了。
至少,据祝修远所知,它虽有些许杂质,但它的颜色,同样也是雪白无暇的。
从外表来看,难以与现代精制盐做区分!
至于这两种杂质,若要彻底去除,就非常复杂了,以现有的条件,完全办不到。
比如“钙离子”,可以用“碳酸氢钠”来彻底去除,但“碳酸氢钠”这个东西,俗称小苏打,他哪儿弄去?
再说“硫酸根离子”,这个就更复杂了,又是“氯化钡”,又是“碳酸钠”,又是“稀盐酸”的,以当下的条件,几乎不可能实现。
祝修远只能做到这一步。
这一步,看似简单,只是往粗盐溶液中加入石灰乳而已。
但实际,这已经是“民国”时期的水平了,相对于就连“晒盐法”都没有出现的时代来说,这技术简直逆天。
可以用“横跨千年”来形容……
静置的铜盆,满满当当,装满了粗盐与石灰乳的混合体,被放在山洞前的一个石墩,安安稳稳的放着。
石墩旁边,祝修远、董淑贞,还有寇婉婉三人,全都围在那里,齐刷刷盯着铜盆中的混合体。
尤其是董淑贞和寇婉婉两女,她们完全不懂祝修远的一系列“魔幻操作”,脑袋中有太多的疑问。
但现在,她们就连问都不知道该如何问,只能睁圆了两眼,死死盯着铜盆中的水。
“夫……夫君,下一步该做什么?我们要守着这盆水吗?”董淑贞忽然问道。
旁边,寇婉婉也是一头雾水,也想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,于是侧头望向祝修远。
“不错!”祝修远忽然严肃起来,十分庄重:“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,若有半点差池,我们今天所作的一切都白费了!”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