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重生之科技洪流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20章 经济发展助推器(1/ 2)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
“我国之前设立的几个经济特区,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,让我们有了一个市场经济的试验场地,为我国后续市场进一步的开放打好基础。”

老人听到赵一的话,嘴角微微一笑,能够听到他的称赞,内心还是挺高兴的,毕竟当初制定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的策略,就是基于这种考虑。

其实赵一还没有提到北极熊后面的休克疗法,北极熊到了80年代末,民生经济已经糜烂到一定程度,为了解决这个危机,就急病乱投医,请教自己的对手如何治理经济。

这在赵一看来,是什么脑袋和智商,才能够想到这种正常人都无法接受的操作,然而北极熊却做到了,而且做的很彻底,完全没有给自己留余地,留后路。

赵一看到老人的表情,对之前他的长篇大论也是认可的,就继续说道:“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,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发现了许多规律,但是并不代表全部,也没有永远的适用定理。

归根结底,还是需要放到特定的时代、特定的场景中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
所以市场经济其实是一个黑盒模型,想要让它发挥作用,就需要从外部进行一定的引导,例如积极的财政政策、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等,都是我们常用的一些手段。

而之前提到的金融方式,则是使得市场经济发挥更大作用的催化剂,能够加速市场经济发展,激活市场经济活力。

最常用的方式,就是银行给生产企业提供贷款,让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、投入技术研发、扩大经营领域等等,加速实体企业的发展速度。

但是这种方式一般对本就良性的企业具有一定的作用,对于经营恶化的企业则是需要分析具体原因,如果不值得挽救,就干脆让该企业清算倒闭。

因为它已经是市场经济里面的癌细胞,即使给这些企业贷款了,也只是续命而已,甚至还会拖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。

我为什么要特意提到这一点呢,你也知道,我国目前的生产企业大部分都是国企,而银行金融机构也全部是国企,他们名义上都是属于国家的企业,天然就形成了一种同盟关系。

这种关系当然有一定的好处,就和上面说的一样,如果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,凭借这种关系,企业容易获得贷款支持,那么生产企业就可以快速扩大规模,进行产业升级。

但是当中必定拥有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生产企业,之前能够存活下来,凭借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包销,让他们原本就没有多少竞争力的产品,也可以找到一个销售出路。

再加上之前商品市场繁荣程度有限,物质供应匮乏,造成了百姓捏着鼻子也只能购买这些产品。

但是市场经济环境中,除了带有特殊使命的企业外,大部分行业都是具有充分竞争关系的,那么随之带来的就是商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,一些设计老旧、质量不佳的商品就会面临市场的淘汰。

面临这样的困境,要么政府继续使用财政资金来为其输血,要么就是继续银行贷款,给企业活动资金,但是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不可能无限供应,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改革,最后还是会落得惨败的下场。

这么情况下,不仅会损失财政资金,银行也会产生坏账,到时候还是全国百姓为其买单。这种情况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,必定是存在的。

虽然预见到这种情况会出现,但是政府又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,因为生产企业涉及到人民的就业,如果经营不下去了,工人失业了,对于社会的稳定就会带来极大的隐患。

所以我们就需要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,其中就有出售、改制等措施。

出售企业,虽然在我国经济中还难于接受,但是未来将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式。

因为国企经营过程中,存在着一个先天的缺陷,那就是企业不是经营者的,企业经营的好与坏,和他们所获的利益并没有多大差别,造成他们在经营上面的积极性并不高。

这也是今后大部分国企经营困难的原因,如果不是特殊的行业企业,那么出售将是一个不错的举措。

让那些购买者来经营这个企业,因为企业是他们的,经营的好坏也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,只能够使出最大的努力将企业经营好,不然购买企业的资金就会打水漂。

当然考虑到我国目前刚刚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,人民对这种方式的接受程度还不够,所以还有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方式,那就是企业改制。

最弱的改制方式,就是激励制度的改革,现在很多国企都是吃大锅饭,事实证明,吃大锅饭是行不通的。

因为企业经营的好和不好对于企业中的每一个个体关系并不大,个体能动性也就很弱。

针对这种情况,那就扩大个体之间的差异,给予更努力的人更大的回报,让对企业奉献不大的员工受益减少,让对企业无任何作用,甚至是反作用的员工下岗。

例如红利激励制度,就是企业经营中,根据企业利润,拿出一定的比例出来,给予企业中员工的奖励。

让全体员工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动力,毕竟这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